民生无小事 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着力改善民生工作
//yuqing.dbw.cn/ | 2017-04-07 10:01:22
作者:博宇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网 编辑:左远红
围绕“如何让百姓住得更舒服”“如何让群众看病不再难”“怎样让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怎样让困难群体尽快摆脱贫困”等民生问题,松岭区致力于把群众期待化作实际行动,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实事,奏响了和谐发展的新乐章。
近日,松岭区棚户区改造工程——群芳花园小区迎来一批新住户,近300户居民将陆续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实现他们的安居梦。
“以前最大的困难是冬季取暖,每天烧煤掏灰,房子又不保暖。新楼房现在已经开始装修了,用不了多久就能搬进去。”家住小扬气镇先锋社区的张翰儒大爷告诉记者。据统计,自2008年启动了棚户区改造工程以来,近10年来松岭区累计新建居民住宅楼61栋,先后有4600多户居民入住新楼房,结束了林业职工群众40多年来吃水难、取暖难、如厕难、垃圾泛滥、内涝严重等生活难题。在棚改过程中,松岭区推出一系列惠民举措,如针对城镇低保家庭等人群制定政策优惠,对棚改区域内经商业户进行合理置换,购房时年满75周岁以上老人在低楼层优先选房等,真正让棚改政策普惠于民。
解决住的问题只是松岭区着力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民生重千钧,惠民贵在行。松岭区牢固树立民生为本理念,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聚各方力量解决了一系列民生难题,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医疗设备落后、技术骨干流失等原因,再加上距离加格达奇只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很多松岭人生病后都采取“小病去诊所、大病去加区”的做法,到医院看病的人寥寥无几。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等问题,松岭区大力实施科技兴医和人才战略,先后添置了彩超、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将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检验科等科室的医务人员分别送到黑龙江省医院、哈医大二院进修,全体轮训一遍,使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尤其是在2016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正式启动,区医院实行药品价格零差率销售,分级诊疗模式日臻完善,镇、场卫生院引进6名大学生,松岭区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的问题。
“学校里的水很好喝。”区第二小学三年级的王德健同学告诉记者。为确保师生随时都能饮用到安全、卫生的纯净水,松岭区实施“净水工程”,先后为区内中小学校安装了净水设备,使师生们“足不出校”就能喝到“放心水”。同时,结合“薄改”“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校安”“三项民生”等工程,组织实施了39项校园改扩建与维修项目,新增校舍面积5813平方米,硬化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场地2.8万平方米,教书育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区内各中小学校全部实现“三通两平台”,班班配有电子白板,校校光纤入网,教育信息化让林区孩子享有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以打造高效课堂为抓手,探索实施“三级建模”“一科多模”及“一模多法”教学模式,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初中升学比例逐年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检验收。
2012年,新天林场的赵洪军投入全部家当发展养猪业,生猪存栏达到近70头,没想到一场病疫让猪全部死掉,赵洪军一贫如洗还欠下不少外债。2015年赵洪军二次创业,在林场的鼓励和扶持下不到两年时间摘下贫困户的帽子,成为了致富带头人。他以每头低于市场价300元的价格将30多头仔猪卖给其他贫困户,努力帮助乡亲们早日脱贫。2016年赵洪军被评为“感动松岭典范人物”,受到区委、区政府的嘉奖。
赵洪军只是松岭区扶贫解困工作的一个代表。
2016年,松岭区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列为重要民生工程,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出台了“发展产业项目增加就业脱贫、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创业脱贫、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培训脱贫、完善保障体系医疗救助脱贫、完善低保制度社保兜底脱贫”五项脱贫措施,凝聚全区力量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役中。建立了区直单位责任到镇场、资金到镇场、技术到镇场、督办到镇场的“四到镇场”帮扶机制,推行“1331帮扶工程”,即每名处级领导带领3个以上科级干部,连续3年帮扶1批重点贫困户脱贫致富。全区23名处级领导干部、265名科级领导干部与贫困户完成了对接工作,实现了结对扶贫工作全覆盖。截至去年底,共有1026户2383人脱贫,完成脱贫任务50.57%,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开门红。民生问题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松岭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原则的指引下,松岭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生活越来越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