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舆情频道  >  地市舆情  >  大庆

黑土“摇”金“富”字写大

//yuqing.dbw.cn/    |    2018-10-19 09:17:03

作者:卜宪玖    来源:大庆网    编辑:左远红

 

   进入新世纪:开着轿车去种地

  一粒种子,撒进土里秋后长成飘香的谷物,而后在企业流水线下加工成米制品、豆油、饲料……

  200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农转牧”发展战略,明确了农村经济以畜牧业为主。那时,畜牧业主饲料之一的大苞米,便成为当时农民大面积种植的作物。

  大苞米,一部分为畜牧业“过腹增值”,一部分又成为下游产业加工链上的原料。就这样,大庆农作物从一产迈进了二产,形成了产业化。

  2001年,大庆成立了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随后,又引龙、建龙、靠龙、培育龙头企业。于是,康港豆制品生产有限公司等一批大企业开始陆续入驻。企业生产车间的流水线上,一粒粒玉米、大豆、马铃薯,变成了淀粉、酒精、豆粕、豆粉、素食面条、粉丝、薯片等,再打包装箱进入另一座城市,最后再变成白花花的票子。

  产业化的出现,拉动了我市农作物的种植。但,没有水,肥上得再多,种子再好,庄稼也种不出花来。2004年末,我市开始启动抗旱保收田建设。

  抗旱保收田,前提是有井。那时,农户家挖井时,都要系上红布放挂鞭,打上水后把井称为“井神”。打上了井,地里种的小苗就开始一天天地出钱了。

  14年前,杜尔伯特县的王永庆,因为打了一口井,一亩地多打了400斤粮。14年过去了,王永庆的两鬓早已染上白发,牙也掉了两颗,说话有些漏风,他说就是那口井,让他家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年年丰收。

  作物丰收了,但在低成本与小型农机具的低效率、高成本面前,农民终于作出了选择,走股份合作的路子。2006年,我市开始组建农机合作社,引进了大马力、新型化、科技含量高的机械。而后,土地开始由小面积向大面积流转。

  农业喜事,一桩桩出现。2006年,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延续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我市农民从此开启了命运的重大变化,他们把省下的税钱,用在了土地集约连片耕种上,每到农忙时节,从南到北的田野里,机声隆隆。

  小四轮变大马力,一踩油门一亩地。农机合作社的出现,让肇源县刘宏伟家的土地由几百亩变成了万余亩,从春种到秋收,大部分时间他要开着轿车去“巡地”。2010年12月22日,刘宏伟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捧回了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的证书。时隔一个月,刘宏伟再次进京,受到了温家宝的接见。

  土地流转,让乡村悄然变化。农民,改变的不仅仅是土地的增多,还有种植的观念和闯市场的意识。今天的大庆农民,不再赤足走在田埂上,富了的农民像刘宏伟一样,开着轿车去种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轻点鼠标把钱赚

  农业转型发展,最突出、最实在的表现就是农民的钱袋子。

  如今在我市,简单的种几亩田已经落伍了。土地规模经营后,千亩、万亩以上的种田大户不在少数。一亩大棚,就是“万元田”,玉米亩产“吨粮田”不再是梦想。作为龙江西部旱区,大庆用不足全省6%的耕地产出了10%的粮食。

  点点鼠标,就能租下一块土地,作为有地的“土豪”,足不出户,百里之外的农田便有你的收成。手指在手机屏幕上一划,生鲜农产品配送到家……

  眼下,“私人订制”、无人机种田等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层出不穷,各种农业“新”信息,如井喷般呈现在农民面前。这些,为我市农业转型升级拉开了序幕。

  2013年,我市深度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扶持发展家庭农牧场、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林甸县东兴乡吴家大院家庭农场,一个让十里八村人羡慕的大家庭,11个小股盘成一颗摇钱树。他家一年产的粮可装300节火车皮,人均贡献粮食百万斤。吴家的家庭农场,昭示着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也是我市家庭农场最好的一个范例。

  2014年,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新版第一证开始发放,与以往不同的是,“新证”上写清了每家每户农田的具体方位和地点,村民之间不再为争一根垄而大打出手,农民还可以拿着“新证”作为抵押,在银行进行贷款。

  好事,一波接着一波。2015年,“互联网+农业生产”在我市开始行动,紧接着“互联网+智能化催芽”、“互联网+田间监测”、“互联网+销售”的陆续出现,让农产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透明化,种地更轻松,人在千里之外就可以看到农田的长势,而且轻点鼠标便可以在网上交易,释放市场潜力。“你定制,我生产”的服务模式,目前已在我市肇源县、大同区、龙凤区等个别农场中盛行。

  农民,都希望自己用汗水种出的农产品,卖个好价。而农产品,怎样才有市场?在这一点上,我市引导农民向“标准化”迈进。种地,变数量型为质量效益型,既要产得出、产得优,也要卖得出、卖得好。

  在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当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了最大的主题。拥有千万亩耕地的大庆,农民将怎样播种?种些什么?我市在巩固棚室果蔬“长板”的基础上,扩大棚室和露天果蔬规模。粮食,向优质水稻产业上调、向专用玉米品种上调、向特色作物种植上调、向产加销全产业链上调、向绿色生产基地上调,让农业可以看到广阔的“钱景”。

  年产鲜切花3200万支的塞北花都,就是抓住了特色,抓住了市场。而今,这里的产值在2400万元以上,成为东北最大的玫瑰鲜切花生产基地。每年的花期旺市,许多人都会慕名前来,赏花、买花、拍照留念。这里的鲜切花,还成为俄罗斯人布置家居的首选。

  肇州县十三省杂粮专业合作社,种出的谷子人工除草、用手捉虫,方圆十里八村坐月子的女人都来寻,后来一些城里人吃上了瘾,一下迈进了北上广人的餐桌。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说的一句话。而今,大庆正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让绿水青山变成农民的金饭碗,种好千万亩耕地,端好中国饭碗。

  大庆日报记者卜宪玖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