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诗与诗学典藏”文库第一辑7卷出版
//yuqing.dbw.cn/ | 2018-10-19 09:59:52
作者: 来源:作家网 编辑:左远红
“21世纪诗与诗学典藏”文库第一辑7卷隆重出版

主编:马永波
第一辑7卷
1、韩兴贵诗集《空山》
2、董辑诗集《字逍遥》
3、萧英杰诗集《山水课》
4、远人诗集《我走过一条隐秘的小径》
5、王建民诗集《太阳的青盐》
6、张晓民诗集(另外一匹白马也在吃草)
7、马永波诗集《自我的地理学》
21世纪诗与诗学典藏文库总序
马永波
新世纪已经走过了将近二十个年头,相比于80年代和90年代的写作,汉语诗歌取得了稳固的进步,没有了80年代与意识形态的激烈对峙以强化诗歌的主体性,没有了90年代对语言与社会关系无止无休的辨析,新世纪的诗歌发展平稳而信心具足。经过了近三十年的洗礼,诗人们普遍开始以平和的心态和深入的体悟,来面对时代的风云变幻。可以说,经过了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歌对个体主体性的确立的艰辛努力,经过了90年代个人化写作所积累的感性、经验和想象力,个人技艺已日臻成熟,而新世纪最初十年的网络书写所开启的无中心、无权威性的民主状态,再次使得诗歌回复到其本然的起点——从个体生命的感知出发,面对对象,尽情展开,不拘一格,汉语诗歌的格局已经有了新的气象。
从新时期开始,为了确立自我的主体性,汉语诗歌曾经经历了一段异常艰难的过程。作为对现代性的某种抵抗和否定,现代主义诗歌尽管对辨识现代否定性的意识形态有所帮助,但并未在匡正后者方面取得成功,因为现代信仰体系及其概念已然能够对所有挑战它的行为进行过滤、塑造和转向了。在思想启蒙语境下高扬自我的朦胧诗的主体性便束缚于这种反对立场,无法实现本原性的展开,而恰恰需要以其所对立的对象来定义和界定。而其后的第三代诗歌以及90年代中前期的个人化写作,再次采取反叛的姿态,对朦胧诗的代言式主体进行解构,试图恢复到日常生活的平面化上来,诉诸人的本能与下意识,解构、欲望和狂欢,成为新的关键词,以消解意识形态对潜意识的符码化,可是事实证明,这同时带来的必然是批判精神的丧失。
然而,在这种精神自觉的向度趋于式微的情况下,少数重要诗人却在其对写作的先行进入中展开了自己对主体性的特别理解,既不同于朦胧诗以一种意识形态抵抗国家美学的主体性,又不同于其后普遍的对狂欢化欲望书写的过度依赖,他们已经开始从单纯的解构走向建构。他们更重视此刻此地,能够从日常经验中发现事物的神秘性,他们更超越更从容地对待过去,从而能与当下生活没有阻隔地融合,而获致一种单纯的使偶然完美的能力。就他们而言,对于来自翻译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技巧的策略性遍历与实验,已不是他们之所需,传统与个人经验、词语与物、审美愉悦与道德担承、个人生活与公共世界之间的张力,已不再成为问题和阻碍,而是深入更广大的历史与精神空间的途径。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将幻觉的启示、超验或抽象的动力注入经验的结构之时,诗人们往往对统一和总体化怀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一种自我质疑的气质抵抗着从可见向不可见的过度升华,而这样的自反意识,不但是文学,也是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对于语言的社会力量和自我的建构性的重视,使得诗歌超出了以往简单的个人经验的塑造,从此,汉语诗歌开始真正走向建设性的成熟。
诗学理念的最高体现就在于诗歌文本本身,这也是本文库冠以“诗与诗学”之名的一个起因,同时也保留了某种开放性与可拓展性。文库集中收录沉潜于文本建设、禀具独立美学立场、精神取向高洁、人本与文本高度统一的优卓诗人的个人诗集和诗评家的诗学专著,凸显诗人们的综合实力与造诣,树立沉实、高雅、大气的学术形象。
马永波

马永波,1964年生,当代诗人,学者,翻译家,文艺学博士后,《读者》签约作家,《汉语地域诗歌年鉴》主编。1986年起发表评论、翻译及文学作品,1993年出席第11届“青春诗会”。20世纪80年代末致力于西方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与研究,系英美后现代主义诗歌的主要翻译家和研究者。西安交通大学校友文学联合会会长、东北诗歌研究会会长。现任教于南京理工大学,主要学术方向:中西现代诗学、后现代文艺思潮、生态批评。
勘误表
这本书已经写完,即将付梓印刷
一切都晚了,已没有修改的机会
无论满意与否,都将如此
无论是悲是喜,都已成定局
生活从一开始就错了
就像在海滩上写字
就像大卫拿走了西西弗斯的石头
事物古老的沉默已经划定了界限
一切都晚了,爱和恨的角色
叙述的语调,尤其是第一章的第一句
是歌唱一个人的流亡
还是歌唱一个人致命的愤怒
抑或是,只有我逃出来,向你报告消息
一本读者寥寥的书,你把它写完了
但似乎还来得及写下一首诗
每一首诗都是多出来的勘误表
它们甚至比书本身还厚
或者是歉意,对别人,也对自己
王建民

王建民,笔名老家。1962年生,当代诗人,独立作家。大学毕业后曾任职于青海人民出版社,现为职业经理人。1984年大学期间曾获“飞天大学生诗苑奖”。诗歌入选《青年诗选》等多个选本。上世纪出版的《青海新文学史论》认为:“王建民的诗歌在青海诗人中有较广泛影响。他的理论主张对青海文坛有着深远的意义。他最先提出了‘河湟文学’的概念,1989年2月,他的长文《河湟文学论》在《青海湖》发表,从理论上比较完整地讨论了‘河湟文学’的内洽性与实践的可能性,显示了一种青海文坛上少有的理论的自觉意识。”
歌唱
你的手在水里浸过
我就想唱歌
你的脚惊动了露珠
我就嗓子痒痒
你说你是海里的生灵
多汁的胸上有把南方的紫壶
你说把喘息浇进血管里好吗
我差一点就喊叫了
可是太阳让你草一样生长
太阳晒红了你的脸庞
太阳在风口把你张望
太阳的鞭梢上
你多像别人下给我的咒呵
爱人歌唱你就得歌唱太阳
太阳有太阳的月亮
月亮有整整一年的夜晚
那么清凉
又无比漫长
董辑

董辑,男,1969年生于吉林省大安市,现居长春,诗人,批评家。曾做过中学教师、编辑、记者,现任教于长春某教育机构,吉林大学科技哲学专业研究生结业。1989年开始发表诗歌、评论、随笔等上千首(篇)。诗歌多次入选2001年至2017年历年来张清华、宗仁发、韩作荣、马永波等主编的年度诗选。与人合作编辑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诗典》。系《东三省诗歌年鉴》主要编委,《汉语地域诗歌年鉴》副主编,东北诗歌研究会副会长。
欣慰
写了三十年诗了
现在想想,让我欣慰的不是
我曾写出过几首
还过得去的诗
我曾尽可能的让某种光
以及我心灵的晶体
以及雨后的蓝天
以及秋风中最后一朵熄灭的花瓣
从我写下的若干句子中
透出。让我欣慰的不是:
发表,选集,结集,稿费,朗诵会,诗会,某某年最佳诗歌……
写诗至今,让我欣慰的是
当我重读以前写出的某些诗时
我还能从这些诗里,看见
漏洞,鱼刺,碎石,空白,虫眼,树瘤,赘生物……
我还想修改它们,我还能修改它们
真的,这让我感到欣慰
这让那些在风中抖动的树枝与树叶
看起来就像在舞蹈
合着那永恒者的音乐
韩兴贵

韩兴贵,诗人,散文作家。1957年12月出生,黑龙江阿城人。主要作品散见于《诗神》《大河诗刊》《青年文学》《星星诗刊》《诗歌报月刊》《草原》《飞天》《作家》《人民文学》《北方文学》《诗林》等全国多种报刊杂志。曾著有诗集出版并获奖。《东三省诗歌年鉴》《汉语地域诗歌年鉴》学术编委。
钻天杨
一个顾名思义的名字,钻天而不钻营,不会像小时候
一声飞起的钻天猴,一条曳光的尾巴
在空中转完。在它的家乡中
也有许多姐妹
如:水杨白杨白毛杨响叶杨或黑杨
亚平宁半岛的同一个午后
吹过来的一片嫩绿
我们常常被它惊醒,街道上已空无一人
没有谁再去刻意划分它的有差别或无差别
唯秀木于赤杨之中,向着另一个高度
小小年龄,心中便有了一架上天的梯子
在够得着繁星的地方闪耀
像烟柱从华北平原上升起
在无风的划痕中,玻璃碎裂
一只无形的巨大猫眼收宿为一道窄缝
晶体弯曲,我们并不关心它
绿松石般射穿缥缈的云空
两个豆粒大小的人,走在反弓形的目光里
正像我在诗中写的那样:
一座燕山飞了起来
萧英杰

萧英杰,1982年生,当代诗人,小说家、艺术评介人、策划人。一直致力于艺术品和传统工艺美术的推广和策展等具体工作,主持文化艺术(以传统艺术和工艺美术为主)宣传专版十余年,发表文字近百万字,并在《南艺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过艺术评鉴类论文;创作少年成长小说近10部,其中5部被咪咕听书网制作成有声读物发行。
十八岁
我们被一场预料之中的季风
耽搁了前程。本想在
马匹化为石头前,赶到霞光沉没的渡口,
与约了书写经书的人一道,
赶赴到河流断肠处——那个峡谷,
成就一直没有人结尾的古老故事。
季风没来,约好的人没来,写经人没来。
我们,被罢黜了,只有我,赶去赴约。
约也没来。约,害怕石头高耸的地方,
心中,早被人搁放了一颗石子,
掏取了一生,也没能够取下来。
十八岁那年,我用鞭子抽红秋天,
暗恋的姑娘,从绝句里返回到故乡。
我的孤独失了约,一直
没能够再回来
远人

远人,1970年代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小说、评论、散文等500余件作品散见于海内外20余家报刊及数十种年度最佳选本。出版有长篇小说《伤害》《秘道》《预感》,散文集《河床上的大地》《真实与戏拟》《新疆纪行》,艺术随笔集《怎样读一幅画》《有画要说》《画廊札记》,人物研究《凡·高和燃烧的向日葵》,诗集《你交给我一个远方》等,主编出版《21世纪的中国诗歌》《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丛书)。在多家媒体开有专栏。现为《湖南文学》杂志社编辑,深圳市光明新区作家协会主席。
深夜的鸟
深夜的鸟都睡了
我还醒着。此刻没有人打扰
深夜像床单,覆盖大地
一个小小的球,还在沉默地旋转
有人在深夜回到家里
像鸟,回到一个空荡的巢
一根根树枝
不再突然向天空反弹
他或她,在自己羽毛里沉没
像一只深夜的鸟。我只偶然
听见一只鸟鸣叫
在深夜,像听见一块石头
突然滚下山坡,然后
一直掉进无穷的宇宙
它的声音划过我的耳膜
很快就不被任何人听到
张晓民

张晓民,男,1963年5月出生,1985年开始写作诗歌。有诗作散见于《诗刊》《中国作家》《作家》《青年文学》《黄河》《诗歌月刊》《星星》《诗潮》《绿风》等报刊杂志。有诗作入选《2003年中国最佳诗歌》《2012年中国最佳诗歌》《2012年度诗歌精选》等诗歌选本。著有诗集《羽毛或雪》,《东三省诗歌年鉴》编委。
有毒的人
毒素从我的脖子上
流出来像小桥流水似的
那么流出来
一个小闷头儿
像一个有毒的小泉眼
小红很耐心的
给我贴着拔毒膏
但我的毒水却怎么也
拔不干净
这让我很是闹心
我又不吸毒,
怎么突然之间
就变成了一个
有毒的人……
-End-
每册50元(含邮费,签名),有需要的朋友可直接联系作者
马永波微信号:myb0451
远人微信号:15973122088
王建民微信号:wjm18609981236
董辑微信号:changchundongji1969
韩兴贵微信号:n57711994
张晓民微信号:18943236155
萧英杰微信号:wsxyjxs
投稿信箱:451796884@qq.com
